作为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,盐城依托得天独厚的沿海资源与政策支持,已成为全球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的标杆城市。截至2025年,盐城风电装机规模将突破1050万千瓦,海上风电装机量位居全球城市首位,正加速向“世界海上风电之都”迈进。
一、资源禀赋与产业规模优势
盐城拥有582公里海岸线,近海风速超7.6米/秒,远海接近8米/秒,年光照时长2280小时,是全球最具开发潜力的海上风场之一。截至2024年9月,盐城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1567万千瓦,其中风电占比60.6%,海上风电装机占全国15%、全球8%,新能源发电量连续15年居全省首位。
二、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
盐城构建了覆盖“研发设计-装备制造-资源开发-运维服务”的全产业链生态:
1.龙头企业引领:金风科技、远景能源、上海电气等头部企业集聚,海上风电整机产能占全国40%,叶片产能占20%,综合产能全球第一。
2.配套体系完善:中车电机、中材科技等300余家零部件企业形成协同效应,年产能达整机2700台、叶片9000片,关键部件本地化率超80%。
3.零碳园区示范:射阳港、大丰港等零碳产业园实现绿电直供,打造“源网荷储”一体化模式,推动绿电交易与碳足迹认证国际化。
三、科技创新与重大项目突破
1.技术攻关:聚焦大功率海上风机、漂浮式风电、海上制氢等核心技术,建成国家级海上风电检验中心,全球最大20MW漂浮式机组、可回收叶片等创新成果相继落地。
2.示范项目:推进龙源100万千瓦、三峡大丰80万千瓦等7个重点项目,探索“海上能源岛”与风光氢储多能互补模式。
3.国际合作:金风科技出口机组占全国总量50%,产品覆盖30余国,助力中国风电技术走向全球。
四、政策赋能与未来规划
根据《国家碳达峰试点(盐城)实施方案》,盐城目标到2025年实现新能源装机2000万千瓦、产业规模2000亿元,并规划深远海风电超2000万千瓦、海上光伏1046万千瓦,布局储能电站、绿氢制备等新兴领域。
盐城以“风光”资源为基,以全产业链为翼,正加速向绿色低碳城市转型。未来,这座“国际湿地城市”将继续引领全球海上风电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,为“双碳”目标贡献盐城力量。
|